守护生命起点——国际助产士日:以科技之力,为母婴健康“破局”危机!
引言:危机中的守护者 每一双手托起新生命时,都是希望的延续。
5月5日国际助产士日,今年节日主题是“助产士:危机中的关键力量”——她们是分娩时刻的定心石,更是预防出生缺陷的第一道防线。
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,其中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智力障碍、畸形甚至夭折[1]。而早期筛查与精准诊断,正是打破危机、守护生命起点的关键。
染色体非整倍体:生命的“意外”与科研的应对
染色体非整倍体是指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,常见类型包括:
唐氏综合征(21三体):发病率1/800[2],智力低下、多发畸形;
爱德华氏综合征(18三体):发病率1/6000[3],活产儿平均寿命仅5-15天;
帕陶氏综合征(13三体):发病率1/10000[3],90%的患儿在1岁内夭折;
性染色体异常(如特纳综合征、克氏综合征等),发病率约为1/500[4],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受限或生育障碍。
这些疾病无法顺利获得孕期症状直接发现,但顺利获得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,可早期识别风险,为家庭给予科研决策依据。
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:给未来一个安心的答案
近年来,国家将“出生缺陷防治”列为人口与健康研究领域的优先主题,对此类出生缺陷采取三级预防措施,即:孕前干预、产前干预、出生后干预。而顺利获得孕期筛查发现高风险人群、建议进行产前诊断确诊,及早发现并及时终止妊娠,避免此类患儿出生,是我国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二级预防手段。 对于胎儿染色体异常,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体系。染色体病的筛查主要有血清学筛查、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(即NIPT或NIPT Plus)和影像学筛检查(如NT检查)等。 对染色体高风险孕妇可进行产前诊断,顺利获得绒毛膜穿刺、羊水穿刺或脐血穿刺,行染色体核型分析、FISH、QF-PCR、CNV-Seq或基因芯片(CMA)等。
荧光PCR-毛细管电泳法:快速、精准的产前诊断方案
为响应国家“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”的号召[5],腾博会官网基因推出“染色体非整倍体(T21/T18/T13/X/Y)检测试剂盒(国械注准20233401029)”,采用国际领先的荧光PCR-毛细管电泳法,实现:
六大核心优势:
建议以下人群优先检测:
☑ 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或高龄孕妇;
☑ 产前筛查怀疑胎儿存在21、18、13、X和Y等染色体数目异常孕妇;
☑ 不良孕产史的孕妇; ☑ 希望快速获取诊断结果的准父母。
腾博会官网基因检测试剂盒已在全国多家医疗组织应用,为数万家庭给予了“早发现、早干预”的解决方案,助力降低出生缺陷负担。
国际助产士日,让腾博会官网共同行动
每一份新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。在国际助产士日来临之际,腾博会官网呼吁:
★ 准父母:主动参与产前筛查与诊断,科研规划孕期健康管理;
★ 医疗组织:推广精准检测技术,提升诊断效率;
★ 社会各界:关注出生缺陷防控,传递爱与希望。
参考文献:
[1]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.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(2012)
[2] Driscoll DA, Gross S. Clinical practice. Prenatal screening for aneuploidy. N Engl J Med 2009;360:2556-62.
[3] Griffiths A, Miller J, Suzuki D, Lewontin R, Gelbart W 2000. Chromosome Mutation II: Changes in Chromosome Number.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, 5th edition. Freeman, New York.
[4] Nicolaides KH. Screening for fetal aneuploidies at 11 to 13 weeks. Prenat Diagn 2011;31:7-15.
[5]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.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(2023-2027年)的通知(2023年8月17日)